2006年11月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记者节与读者无缝链接
本报咨询台前众读者去愁容展笑颜
本报记者 曹志男/文 王志浩/摄

image

  昨天,第七个中国记者节,我省40多个知名新闻品牌栏目、200多名省市新闻工作者现身杭州武林广场,参加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在杭省市新闻媒体品牌栏目与受众“面对面”活动。本报工作人员亦早早到达现场,和读者零距离亲密接触。
  8点30分,武林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不少群众聚集在了各大媒体设在广场中的咨询台前。有特意赶来和自己心中仰慕的老记见面的,也有拿着材料或建议找记者“聊天”的。
  第三届“飘萍新闻奖”的颁奖仪式拉开了本次记者节活动的帷幕。在咨询台里的记者们随后就忙开了,本报的咨询台前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家住杭州拱墅区的王大爷是一位连续订阅10多年《浙江法制报》的老读者。他一见到记者便熟人似的说开了:“我是特地赶来看看你们的!法制报一直是我最喜爱的报纸之一,《服务》《案卷》《调查》《法眼》等栏目对生活很有指导意义。”王大爷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公务员,在工作上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纠纷时,他就去翻看《浙江法制报》,从报纸上寻找相关的案例或法律法规,用来解决难题。
  家住杭州江干区的何女士带着自己因车祸致残的儿子赶到了本报的服务台前,向记者咨询与肇事司机赔偿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特地从天台赶来的徐女士一到武林广场便直奔本报咨询台,讨教“法律高招”。
  不少读者一领到当天的《浙江法制报》便细细阅读起来。“法制报可是我们的免费律师啊……”
  本报社长王建新也被不少读者围在了中间,有的反映问题,有的咨询法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的热烈气氛却一点都没有受时间的影响。由于前来咨询的读者越来越多,他们在本报的咨询台前自觉地排起了长队。
  “我爱人被别人打了,但对方一直不承认,该怎么办?”家住萧山的李先生一脸愁云。当记者告诉他先找派出所出面调查并调解,调解不成再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后,李先生愁容一扫而光,一个劲地道谢。
  11点半,“面对面”活动临近结束,但本报咨询台前依旧围满了读者。于是,不少读者在拿了当天的《浙江法制报》之后,在自己的记事本上记下本报的通信地址和新闻热线号码。一些读者握着本报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肯离去。